首页 > 最新动态 > 第三十二届全国磷复肥行业年会—复合肥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湖北宜昌成功举办
最新动态
第三十二届全国磷复肥行业年会—复合肥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湖北宜昌成功举办
2025-04-2518

2025年4月25日,由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主办的“第三十二届磷复肥行业年会—复合肥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湖北宜昌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紧扣现代绿色农业的新需求与趋势,深入探讨科学的养分高效利用施肥技术,"十五五"期间肥料和助剂的发展方向,以及新型肥料和助剂的低碳绿色制造技术,展开广泛交流

会议由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新型肥料分会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肥料助剂专业委员会中低品位磷资源产业发展创新联盟磷氟协同发展创新联盟协办,武汉强盛、中科兴海、安徽朴茂、上海碧晶、河南福联、武威金仓、河南神雨、昆明嘉和杭州灵智、豹牌科技、祺龙电子、美辰环保、千水清源、北京昱京联支持。

论坛大会由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阚夕国主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质量监测处副处长孟远夺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光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卫峰山东实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验室主任/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友明上海化工研究院教授陈明良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民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授李彦明7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质量监测处副处长孟远夺做了加强和规范生物刺激剂行业管理的思考主题报告。他系统地阐述了生物刺激剂的概念、种类、功能、作用及其特点,并深入分析了全球及中国生物刺激剂的发展现状,以及欧美国家的管理经验。他指出,我国在生物刺激剂行业的管理方面尚显滞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对“生物刺激剂”进行明确界定,同时在肥料登记和农药登记中未设立生物刺激剂的明确类别。尽管如此,部分属于生物刺激剂类别的产品(如微生物肥料、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有机水溶肥料等)已获得肥料登记证;部分具备生物刺激剂功能的产品(如木霉菌等制成的生物农药)也取得了农药登记证。孟远夺处长还提出了适应当前肥料行业管理现状的类别、种类建议:微生物类、腐殖酸类、氨基酸类参照有关品类执行;海藻酸类、无机及合成产品向相关品类贴靠;微生物提取物、代谢物,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含氮有机物,其他需合法合规添加。此外,他还针对行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指出了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五缺”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中长期应对策略,同时为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和指导意见。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光的报告主题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指引复合肥产业行稳致远”。他深入剖析了农业发展战略对化肥行业的指导意义,明确指出,“十五五”期间,我国农业将重点围绕三大核心展开:一是增效减排,要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至65%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45%以上;二是精准农业升级,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变量施肥、精准施肥机械化率超75%;三是粮食安全保障,确保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产量目标1.4万亿斤,主粮单产跻身全球前列。 他还系统阐述了我国复合肥产业的现状挑战,指出当前我国复合肥产业产能产量完全满足农业需求,营养元素复合率尚可,新产品开发层出不穷;然而,行业着原料市场量价波动和经销商情绪双重压力。展望未来,他指出,我国复合肥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层面:在规模层面,将以头部企业的全国性布局和中小企业的区域性占有为标志,行业整合将最终完成,总产能将呈现替代性更迭,复合肥消费量预计维持在6000万吨左右。在组合层面,将从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的组合逐步转向与稀土的组合;从无机盐间的组合过渡到与有机质微生物的组合。在工艺层面,大规模种植区域将倾向于使用混配肥;小规模种植区域则更青睐结构稳定型肥料在形态层面,随着智慧农业从平面走向立体化发展,水溶性肥料的应用将逐步增加在农化服务层面,服务提供商通常将率先投入装备,随后逐步回收投资;而集成商则专注于资源的整合,并不直接进行装备投资。他建议复合肥企业应始终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根本立足点,通过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和产业协同,在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同步实现企业自身的稳健与长远发展。

农业大学教授张卫峰做了肥料养分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报告。他着重指出,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理念的一次深刻变革,必须同步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和增长。他详细描绘了河北曲周县如何从“盐碱滩”蜕变为“吨粮田”,并进而迈向“绿色吨半粮”的辉煌历程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他系统地介绍了绿色吨半粮肥料的创新设计与应用技术,涵盖磷钾恒量监控高产小麦氮素总量控制高产高效品种光温因子匹配、抗逆恢复能力及养分响应能力)、地下水位上升导致盐碱冬前促根早春控制小麦灌浆期寡照和低温肥料玉米促根抗逆稳产增效肥料以及高效均匀的施肥方式。最后,张教授分享了绿色智能肥料在大面积应用中的宝贵实践经验。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友明其关于微生物改造在绿色农业应用中的报告中指出,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长期大量生产和施用化肥及化学农药,已导致土壤障碍问题,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成巨大压力。此外,此举还引发了环境和空气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系统性地分析了国家对化肥及化学农药使用所面临的挑战、采取的策略以及解决的途径,并重点阐述了微生物固氮增效的机理、探讨了微生物改造的关键技术(如Red/ET 重组工程技术:微生物和大片段DNA操纵必需工具的插入/消除、无缝改造结合点突变,以及基因组改造)及其深远意义。

上海化工研究院教授陈明良的报告题目为低碳背景下的复合肥工艺创新发展。他首先系统性地阐述了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绿色产品及低碳发展等核心概念,并深入解读了低碳领域的相关政策标准体系建设,以及肥料行业的相关标准。他认为,一个国家所生产和使用的主要化肥品种与其资源状况、作物种类及土壤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随后,他对比分析了欧洲、美国和中国的种植结构与施肥习惯。此外,他详细介绍了我国复合肥料的生产方法,涵盖其工艺原理、工艺特点、生产设备以及单位产品能耗等关键指标。最后,他重点探讨了我国复合肥料行业在绿色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改进现有生产工艺及开发新工艺的具体措施。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民做了新型缓控释肥料技术研发与应用进展报告。他详细介绍了缓控释肥在全球及我国的发展现状,强调控释肥是提升肥料利用率、缓解面源污染的关键手段。我国缓控释肥经历了从国外技术封锁到国际领先,从实验室研究到大规模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其应用领域也从花卉、园艺拓展至大田作物,涵盖了国际上几乎所有类型的缓控释肥。截至2024年,我国缓控释肥的产量已超过70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市场。他系统地分析了行业面临的挑战,并深入探讨了生物基缓控释肥的核心技术创新与突破,包括生物基缓控释膜材及其多元改性、缓控释肥核芯表面预处理、生物基膜材包膜技术,以及自动化生物基包膜控制技术。此外,他还重点分享了功能性生物基缓控释肥的创新进展,包括功能性物质的制备与筛选、产品的研发与评价、生产工艺技术的研发,以及产业化应用的具体情况。最后,他明确指出,功能化、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区域专用化以及施用轻简化将成为新型缓控释肥料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

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授李彦明的报告题目为有机无机复混肥配方设计与施用技术。他深入剖析了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概念及其技术指标,提出碳在高等植物体干重中的占比约为45%,并强调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关键指标是“有机质”含量。他系统阐述了有机无机复混肥配方设计的方法,包括理论基础、影响因素、配方调整与改良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有机无机肥料的生产流程与工艺,以及有机无机复混肥厂的布局与规划;深入分析了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生物效应,涵盖对作物生长指标、作物体内硝酸盐含量、作物生物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此外,他还分享了烟草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研发及应用情况。

来自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农业与肥料工业科研院所、复合肥及其助剂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和流通企业、设计单位、装备制造单位的研发人员、技术专家和从业人员,以及咨询机构、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等各界代表共同出席了此次论坛。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