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湖北宜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郑泽民
磷石膏综合利用的绿色发展实践与行业思考
※以下观点来自2025年6月18-20日在湖北武汉召开的“磷肥/磷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四届磷石膏综合利用交流会”上的专家报告,不代表协会观点。
01
政策标准是磷石膏治理的根本遵循,
合规化是底线要求
磷石膏治理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与规范。从《环境保护法》强调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到湖北省明确“2025年底新产生磷石膏全部无害化处理”的硬指标,再到国家七部委《磷石膏综合利用行动方案》提出“2026年综合利用率达65%、产消动态平衡”的目标,政策体系正构建起磷石膏治理的“刚性框架”。
2025年7月实施的《磷石膏利用和无害化贮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1415-2025)进一步明确技术边界:预处理需通过水洗、浮选等工艺降低污染物释放风险,无害化处理后进入资源贮存场的磷石膏水溶性五氧化二磷、氟离子含量需分别≤0.2%和0.1%,进入无害化贮存场的需满足Ⅰ类一般工业固废标准。这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技术路线指引,也凸显了“合规贮存是前提,标准引领是保障”的行业共识。
02
综合利用:规模化与高值化双轮驱动,
挖掘全链条价值
磷石膏综合利用需打破“固废”思维,转向“资源”定位,通过多元化路径释放价值:
规模化消纳破解短期难题
矿坑回填生态修复成为快速消纳磷石膏的有效途径,既解决固废堆积问题,又修复生态环境,实现“空间价值”最大化。
高值化利用打开长期空间
通过净化提纯技术,磷石膏可升级为中高档天然石膏替代品。宜化金楚50万吨/年建筑石膏项目、一夫金楚10万吨/年Ⅱ型无水石膏项目,将磷石膏转化为水泥缓凝剂、石膏板材等高附加值建材,实现“硫酸钙价值”深度挖掘。
全产业链协同构建绿色生态
探索“磷石膏-土壤调理剂-生物质能源”循环模式,利用磷石膏中磷、有机质等资源生产营养土,配套光伏发电解决能源成本问题,炉灰渣再循环回土壤化材料,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
03
行业发展需共识与耐心:
从“固废”到“产品”的跨越任重道远
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肩负着为磷系新能源、高端精细磷化工及氟化工“保驾护航”的使命,这一过程需全社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技术研发需持续投入:需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攻关预处理、高值化利用核心技术,突破成本与效率瓶颈。
市场培育需政策协同:需完善磷石膏产品标准、应用规范,扩大在建筑、农业、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价值认知需全面升级:磷、氟是重要资源,磷石膏并非“洪水猛兽”,通过3-5年努力,有望实现从“固废”到“产品”的根本转变,真正迈入绿色发展之路。
04
结语
湖北宜化的实践表明,磷石膏综合利用不是“负担”而是“机遇”。唯有以政策为纲、以技术为基、以协同为本,才能推动磷化工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