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专家观点:为什么许多增效肥料不增效——卢宗云
最新动态
专家观点:为什么许多增效肥料不增效——卢宗云
2025-01-0616
???
(专家来稿,不代表协会观点。协会欢迎业内专家在此开放、包容的平台发表观点供行业参考。)

进入本世纪初,由于农业生产方式和种植技术的变化带来一些新的需求、国家也对化肥推出了减肥增效的政策要求,化肥行业产能相对过剩产品同质化竞争,新型肥料的概念、技术和产品开始大行其道。

新型肥料是相对普通肥料而言的肥料,以我们当下对化学肥料的认识,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硫酸钾,滚筒转鼓造粒、高塔喷淋造粒、对辊挤压造粒生产的各种固体配方复合肥料,这是应该属于我们大家熟知的普通肥料。

按目前市场上可见的产品,我把新型肥料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满足农业新型施肥模式需求的肥料,如与喷灌滴灌等以水带肥施用方式配套的全水溶性固体肥料、液体复合肥料。实现一次底施不追肥或少追肥的长效肥料(如稳定性肥料、包膜控释肥料、脲醛缓释肥料)、大颗粒复合肥料等;二是附加化学养分以外功能的肥料,如添加保水抗旱降盐功能、调解土壤酸碱环境、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修复土壤微生物群落等氮磷钾养分供应以外的功能性肥料,如有机无机复合肥;三是提高化肥养分利用效率的肥料,如添加氨基酸、聚合氨基酸、海藻酸、寡糖等增效物质的肥料。

在化肥生产端实现化肥增效的路径基本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通过设备制造工艺的革新而生产的新型肥料,如包膜控释肥料、脲醛缓释肥料、液体复合肥料、大颗粒复合肥料、针状肥料等,这类增效肥料大多从外观上就能诠释和展示出与普通肥料的差异。二是通过内置增效物料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肥料。这类新型肥料在外观上很难看出与原配方肥料有什么差异。这类新型肥料一般通过添加的增效物质或增效物质发挥的功效来命名肥料。这类新型肥料由于无需对现有生产设备做大的改动和投资,比较容易被化肥生产厂家,尤其是复合肥料生产企业接受,且市场上的种类也比较多。但在现实生产中,许多这类的新型增效肥料田间效果表现并不明显,大多很难用肉眼看出差异,而对比同样含量的普通配方肥料其价格又偏高,所以在现实中会出现推广难、销售难的窘境。

下面我来谈一谈这类新型增效肥料其不增效的原因,为生产企业科学使用增效剂、精准定位产品提供参考与帮助。

先说第一个问题,我们如何理解“增效”这两个字。

化肥的增效要从两个方面来展示,一是表现在田间作物的长势上。不同的投入要有不一样的表现,亦或者同样的资金投入在减少化肥投入用量的情况下,仍然有以往一样的田间表现。总之,你不能期望化肥使用者去通过什么科学的手段或方法去检测其增效肥料的利用率是否真的提高。二是表现在化肥使用者在经济效益上的增长。这个增长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验证,最容易看到的是产量,其次是品质的提升,再或者是使用上带来的便利。小农户可能喜欢从田间作物的长势上去判断就够了,而大农户则更关注在经济效益的增长或投入的减少上去衡量。

其次,我们来谈一下化肥增效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在哪里?

哲学教给我们做事要抓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并解决好主要矛盾,你就实现事半功倍的目的。氮肥是减肥增效工作的主要矛盾,因为作为化肥的三大营养元素氮、磷、钾,只有氮来源于大气中,属于非矿物营养元素。每生产一吨尿素氮肥大约需要消耗0.5吨优质煤炭、或600-800立方米天然气。氮是作物施肥的第一产量元素,氮肥投入不足产量必受影响,而且氮肥又很难在土壤中大量累积储存。而磷钾肥可以在土壤中大量累积储存。所以,抓好氮肥的增效这个主要矛盾,不仅可以节约能源消耗还能减少农业投入,是利国利民之举。

第三是设计增效肥料要事前做好底板肥料配方及含量的确认。

这个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展示增效物质在肥料增效上的功能。因为你如果不研究配方和含量,而只是简单的叠加,那增效肥料成本的增高就会带来销售价格的增高。在当下价格竞争是市场主旋律的情况下,销售难是必须面对的。

我们知道,每个地方农民在施肥上都会形成习惯,如东部地区喜欢高钾配方、西部地区喜欢高磷配方,这种施肥习惯多年后必然会导致土壤中磷或钾总养分含量的增加。其实,我们测土配方施肥的主要目的就是能有效的利用土壤中累积的磷或钾,以减少农民的盲目投入和过量施肥。肥料偷减含量的造假者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只偷减磷钾含量,而从不偷减氮含量。我们做增效肥料的一定要有这种思维和考量,要用我们的增效技术去光明正大的为农民调配方、降含量,节成本。

第四就是要考虑肥料的制造工艺对增效物质材料的破坏影响。

目前,复合肥料的制造工艺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占比最多的滚筒转鼓造粒工艺;二是高塔喷淋造粒工艺;三是对辊挤压造粒工艺。对增效物质的影响和破坏主要考虑高温、酸碱和化学反应的破坏。从高温讲,滚筒转鼓造粒的烘干桶内温度最高,一般在150度左右,最高可提升至300度,但肥料颗粒内温度一般不会超过80度。高塔喷淋造粒工艺熔融槽内温度最高,一般温度在130度以下。对辊式挤压造粒工艺温度最低,一般不会超过70度。所以,从高温对增效物质的影响,对辊式挤压造粒好于滚筒转鼓造粒,滚筒转鼓造粒好于高塔喷淋造粒。其次,我们来谈谈酸碱环境对增效物质的破坏影响。这里我们主要应该考虑酸对增效物质的破坏。因为在化肥造粒过程中很少有碱性环境出现。一般两种情况下应考虑酸对增效物质的破坏,一是在滚筒转鼓造粒中使用氨化或叫氨酸团粒法时,如果在没有管式反应器的情况下,所用的硫酸或磷酸混合酸直接喷淋到化肥造粒物料上,可能会对添加其中的增效物质造成比较大的破坏。二是挤压造粒工艺在接续硫酸尿素二次滚筒转鼓造粒的新工艺时,硫酸尿素富余出来的硫酸可能会对增效物质造成破坏。不过,由于增效物质添加在挤压造粒的物料中,这种破坏应该相对较小。三是我们要考虑化肥制造过程中所有物料之间的化学反应影响。液态、高温是促进物质间产生化学反应的最佳环境因素。这方面影响最大的是高塔喷淋造粒工艺,因为在高塔喷淋造粒工艺中,所有物料都会被热熔为液态,且温度都在100度以上,可想而知,添加进入的增效物质能一点儿也不参与化学反应是不可能的。

生产实践中,滚筒转鼓造粒工艺生产的增效肥料其田间效果也确实比高塔喷淋造粒工艺的效果好。

第四我们要考虑增效肥料的产品定位和使用方法。

我们知道任何物质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降解或分解。特别是当肥料施入土壤中时,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会加快他们的分解和降解。能否在其有效期内发挥作用并看到效果就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其次,化肥本身就是盐,高含量近距离会对作物种子根系造成伤害,尤其是高氮配方的肥料。所以我们的增效剂做到哪个配方中、用作底肥、种肥还是追肥,一定要仔细研讨论证。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你添加的增效剂的增效原理和作用对象,如果是直接作用于肥料或改善土壤物理生化环境的,那加入肥料中自然是正确的。但如果它的作用对象是植物本身,那你就更要考虑加到什么样的肥料中,采用什么样的使用方法啦。

总之,我们想通过内置添加增效剂来实现化肥的增效,并达到预期目的,决不是随便一加了事的。不然,就是无为的浪费,就变成了炒概念,就会事倍功半。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